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数字化音乐教室教学计划
一、学段目标:
1、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2、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人、音乐与动物的联系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国的,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每一单元内容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联系性,各单元之间又注意内容的衔接性或层递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本册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动手等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在“识谱”要求上,开始要求结合键盘位置认识音阶中的七个音,并试着填唱名、学唱字母谱和编创简单旋律;在打击乐的使用上,加大了为歌曲伴奏的力度;在掌握节奏和培养节奏感方面,以趣味化的谜语、游戏和活动等形式出现,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通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三、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300人左右,这些学生大都来自于周边各村,他们都是少先队员。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三、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4、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乐队训练计划
将加大力度创造性地开展文艺活动工作,结合我校艺术教育实际,“以活动促发展,以研究促提高。”继续抓好学校乐队的训练活动,充分发挥活动课的作用,以活动促发展,逐步形成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使乐队的演奏水平达到最高水准。
一、 扩充乐队成员,完善队伍建设
乐队的队伍建设基本稳定。本学期又添加了29名新队员,经过系统的训练后担任以上缺少乐器的演奏员。,因此,乐队现有队员75人。具有一定水平的队员达60%,新加入的队员虽然在小学时接触过铜管乐器,但没有系统的训练,想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另人满意的效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二、抓紧基本功训练,为乐曲演奏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点练习长音、跳音、抒情练习曲及以快速的小练习曲,要求:“头圆”、“尾尖”、“中间直”,力度为:(1)渐强(2)渐弱(3)渐强后渐弱。吐音问题的解决,首先要求:“音头”要吹得圆而较强,“音尾”要吹得细而弱,其次要有弹性,中间部分要吹得“直”(音高稳定),吹得“平”(没有强弱波动)。连音的处理“要求:
(1)吹奏连音时,不要用左手的拉力来提高音高,不要因为要连吹几个较高的音而变动右手的拉力。
(2)除连音中的第一个引用舌头送气之外其余各音都不需要用舌头送气。
(3)气流要均匀的送入乐器管道,即使在吹奏较高的音区时,也不要改变气流的均匀程度,并允许将此音吹得弱一些。
除此以外,让学生亲身体验,找出深呼吸闻花状、“哭泣“狗喘气“的感觉,以解决正确的气息运用的问题。
三、组织好骨干力量,带动新队员的训练
着重进行长号的音准练习,其次单簧管的指法及音准练习。
四、练习曲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友谊地久天长》(3)《欢迎进行曲》(4)《欢送进行曲》(5)《红色娘子军》(6)《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7)《歌唱祖国》(8)革命歌曲联奏:《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歌》(9)《那波里舞曲》(10)《莫斯科郊外的晚上》(11)《祝你幸福》(12)《地道战》
五、建立管理制度,保证训练得以顺利进行
1、每周一至周五早上六点三十分、活动课四点三十分准时点名,每天一次小结。
2、每周一次总结会,对在训练中认真刻苦、遵守纪律的队员进行表扬,并给所在班级加分。
3、保证与督促队员的学习,提高队员的训练积极性及演奏技能技巧,建立学习与训练成绩评比栏。
4、学期末进行总结,对在训练中表现突出的队员给所在班级、所在部加分,对经常迟到或无故旷课的队员给所在班级、部、个人扣分(根据态度与表现情况扣分)。
做好充分的准备,全身心的投入到参加全市中小学生文艺汇演比赛当中去,争取多出精品拿出最高的水平,并利用休息日、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个别精彩节目的训练。
音乐教研教改工作计划
音乐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音乐学科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人的性格。并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纲要》精神,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一、 教育教学方面
对于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性,培养开朗活泼、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二、 抓好课题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要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扎扎实实搞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艺术学科的研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业务和专业技能耐方面的提高与进修,抓好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组织并开展好学校“减负”以后的艺术类兴趣小组活动。
三、 教学观念随教育教学需要改变、促使素质教育发展
在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堂教学已成为其重要环节,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主要凭借课堂教学来落实,要发挥音乐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研究音乐课堂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在音乐课中,给学生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无拘束的、自由的发展。